文章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方法,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诊断分析,并采取积极治疗处理,观察患儿的腹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处理前患儿的疼痛情况为:0级疼痛0例,1级疼痛0例,2级疼痛49例,3级疼痛15例,疼痛率为100.0%;治疗处理后患儿的疼痛情况为:0级疼痛54例,1级疼痛10例,2级疼痛0例,3级疼痛0例,疼痛率为15.6%,治疗处理后患儿的疼痛率较治疗处理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进行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补液治疗、控制感染治疗及饮食治疗能明显缓解患儿疼痛,改善其预后。
急性腹痛( acute abdominal pain) 是小儿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患儿的常见症状有腹部剧烈疼痛、呕吐、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近年来,小儿急性腹痛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小儿急性腹痛的危害性极大,不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患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可见,对小儿急性腹痛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诊断分析,并采取积极治疗处理,观察患儿的腹痛缓解情况。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患儿年龄范围1-9岁,平均年龄为4.4±2.6岁。64例患儿均出现腹部疼痛症状,其中35例发生呕吐,20例发生腹泻,5例出现发热,4例出现便秘。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左下腹部剧烈痛,有下腹压痛感,肠鸣音活跃现象,卷曲身体,面色苍白,大汗,腹部拒按,腹泻等。患儿的入选标准为:患儿无意识障碍;患儿无精神疾病;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之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依据
患儿急性腹痛发病突然,阵发性腹痛,以脐周疼痛多见;腹部痛疼时间持续几分钟不等,发作间隙无疼痛;大便次数增加,形状改变;少数有轻压痛、腹部有痛无定处现象;排除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
1.3 方法
在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1)给予患儿补液治疗,纠正患儿的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对于轻度脱水患儿口服补液60ml/kg,对于于中度脱水患儿口服补液90ml/kg,对于重度脱水患儿给予静脉输液补液。(2)控制感染治疗,对于非侵袭性细菌的急性肠胃炎患儿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于侵袭性细菌的急性肠胃炎患儿采用抗生素治疗。(3)饮食治疗,对于轻度腹泻的患儿,避免给其食用脂肪类食物,若患儿出现严重呕吐及腹泻,则停止患儿饮食约6小时,若患儿为母乳喂养可继续进行。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经治疗处理前后的疼痛情况,疼痛率=(1级疼痛人数+2级疼痛人数+3级疼痛人数)/总人数。
1.5 疼痛判定标准
0级疼痛:患儿无疼痛感;1级疼痛:患儿出现间歇性轻度疼痛,不需要药物治疗;2级疼痛:患儿出现持续性中度疼痛,需要药物治疗;3级疼痛:患儿出现持续性重度疼痛,无法忍受,需要止痛药物治疗。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儿经治疗处理前后的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处理前患儿的疼痛情况为:0级疼痛0例,1级疼痛0例,2级疼痛49例,3级疼痛15例,疼痛率为100.0%;治疗处理后患儿的疼痛情况为:0级疼痛54例,1级疼痛10例,2级疼痛0例,3级疼痛0例,疼痛率为15.6%,与治疗处理前相比,治疗处理后患儿的疼痛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患儿经治疗处理前后的疼痛情况比较
3 讨论
急性腹痛是指在短时间内腹部剧烈疼痛的病症,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等。在临床上,急性腹痛是儿童的常见疾病和好发疾病之一。小儿急性腹痛的发病原因常有:(1)感染因素,肠道内病原菌感染,容易引起肠炎,导致患出现急性腹痛;咽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肠道外感染引起患儿的消化系统出现紊乱。(2)体质原因:幼儿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在外界因素的诱导下较容易发生急性腹痛。(3)饮食因素:给患儿喂食过多或喂食的食物不合理等均会导致急性腹痛的发生。(4)腹部着凉、肠道蠕动增加等均会引起腹泻,诱发急性腹痛[3-4]。
发生急性腹痛的儿童通常年龄较小,不能准确、清楚详细地对自己的腹痛状况进行表述,这导致家长及医护人员不能准确掌握患儿的病情,这加大了患儿的诊断难度,容易使患儿及其家属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急性腹痛的持续腹部剧烈疼痛症状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若未对患儿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则随着病情的进展,病情易加重,对患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5]。所以,对急性腹痛的患儿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采取补液治疗、控制感染治疗、饮食治疗后,发现患儿的0级疼痛人数为54例,1级疼痛人数为10例,而在治疗前,患儿有2级疼痛49例,3级疼痛15例,治疗后患儿的疼痛率为15.6%,较治疗前的100.0%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说明在小儿急性腹痛诊断后,对患儿进行及时的对症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补液治疗、控制感染治疗及饮食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杨飞,黄莉.浅谈内科常见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J].求医问药,2013,11(9):174-175.
[2]崔秀平.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03-104.
[3]徐宏宇,万四红,刘琴.小儿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 7(10):68-69.
[4]梁冠宇,王敏捷.3 0例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543-544.
[5]高颖.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122-123.
作者简介:陈从凤,女,(1975-),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医疗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