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本刊特稿
践行“四力”视阙下党刊评论提升传播力的实践路径贾程秀男;1-2舆情研讨
人人都在讲故事,机构媒体该如何做好“新闻”——由“高管性侵养女”相关媒体报道说开去张寒冰;3-4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刘明远;5-7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大意义与贯彻落实的举措李小玲;8-10
从胶州应对新冠疫情看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张淑娟;11-12
主流新媒体战“疫”报道应把握好五个“度”李侠;13-14
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引导浅析张烁;15-17
建设性新闻在疫情报道中的实践王磊;粘新;18-20
抗疫期间媒体如何完成重大采访?——以《澎湃新闻》视频《在武汉I重症ICU的生死直击》为例侯裕;21-22
融媒体背景下疫情舆论引导内容创新方式研究——以吉林卫视短视频报道为例张宴硕;董雪;23-24
浅析融媒体时代党媒转型发展策略孙翠翠;25-26网络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做好教育深度报道的探索宋振涛;27-28
谣言传播与受众译码能力分析——以抢购双黄连风潮为例刘宇惠;路芳;29-31
《战“疫”日记》——在感动中汲取力量丛文;32-34
浅析疫情中的大众传播第三人效果——以央媒的传播行为为例陈睿姿;35-36
新媒体时代西安民俗文化的传播、创新研究邹欣星;37-40
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模式的探索冷艳;41-42
“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探究赵金园;43-44广电传媒
5G时代广电媒体全媒体传播的探索杨如倩;45-46
试论特别策划系列报道电视节目影响力的提升——以北京广播电视台《京津冀大格局》节目为例李亚红;47-49
回忆中国第一代电视主持人赵忠祥——兼论中美主持人的差异李鑫;50-52
全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人发展新路径陈珺;53-54
新媒体环境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创新之路郎军军;55-56+62
东西方视域下的中国形象——基于BBC与NHK纪录片的对比研究计冬桢;郭晔丹;57-59
基于人际传播视角下人物访谈节目主持艺术研究郎彩;60-62
浅析媒体融合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张雪青;63-64
浅谈纸媒转型时新媒体的精耕细作封娇;65-66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探讨郭莉娜;67-68
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转型路径探索谭佳;赵京京;69-70
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研究曲歌;71-72
融媒体背景下公益广播节目的传播与创新刘颖;73-75
浅谈媒体融合给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何志;76-78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革探讨张天冲;79-80
浅析党史文献纪录片如何在真实基础上生动起来闫志勇;高宏飞;81-83
从写实风格到创新性的未来反思——贾樟柯《山河故人》影片分析徐扣银;84-86
新时代优秀图书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周鸿超;87-88学术前沿
民国时期期刊文章与广播播音研究马玉坤;高国庆;89-92
融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编辑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陈芊润;93-94学子园地
融媒体环境下编辑的融合意识与编辑能力胥晓红;95-97
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编辑的跨界意识培养王琳;98-99
关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价值分析邓永锋;100-101
探究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应用崔雯;102-103
新时期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卫汉生;104-106
浅析党史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李大伟;107-108
刍议新媒体语境下英语翻译教学的革新郭泽辉;孙彦召;张晓霞;109-110
数字时代出版编辑力的提升策略研究成联君;111-112
基于个性化特点的出版人才培养韩素华;113-114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引文校对宋佳;115-116
新媒体时代党报标题制作的探讨刘莉;117-118广告与品牌研究
基于旅游行业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发展探讨张颖;119-120
南昌市人才政策吸引力评价及提升对策分析——基于南昌高校毕业生留昌意向调查胡真禛;王雨琦;张正;蔡天艺;陆郅轩;121-123
主流媒体应大力弘扬妈祖文化——以《莆田晚报》实践为例陈蔚华;124-126
简讯2
征稿启事127